博物馆深度研学:青少年的行走课堂

2024-08-03

图片

博物馆作为文化桥梁,近年来“研学游”热度飙升。暑期成为青少年探索博物馆的高峰,丰富的活动和生动讲解激发学习兴趣。这体现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需求,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进入新阶段,成为青少年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。


01

博物馆研学,是最有性价比的兴趣班


博物馆与教育体系共担重任,引导青少年了解并爱上传统文化。早在2017年,教育部就印发了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》,把博物馆列入了综合实践活动;2020年10月,教育部、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《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》,提出要着力推动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应用,拓展博物馆教育方式途径和建立馆校合作长效机制。

政策推动博物馆成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一环,鼓励资源开发与应用,建立馆校合作。博物馆研学以其独特资源,成为青少年兴趣班,通过沉浸式体验、直观互动学习,比如南京六朝博物馆推出“沉浸式文博职业体验之旅”,考古体验、服饰设计、文物修复等,激发学习兴趣,提升文化自信。

图片


02

博物馆研学,要融入科技和时代元素


博物馆展陈融入科技元素,超越传统“看展+导赏+答题”的粗放模式。运用虚拟现实、增强现实等技术,如扬州大运河博物馆的“双城记”研学营,为参观者提供沉浸式互动体验。科技项目不仅让青少年在轻松氛围中学习历史文化,还激发科技兴趣。博物馆功能拓展,文物、遗产、古籍焕发新生,成为青少年学习成长的“第二课堂”。


03

博物馆研学,持续火热要做好加减法


“博物馆研学热”持续升温,问题也随之而来。一方面,暑期游客高峰叠加研学游,热门博物馆一眼看去都是人头攒动,严重降低了参观学习的体验感。另一方面,博物馆提供的官方的研学产品毕竟数量和规模有限,市场上部分研学产品良莠不齐,“游”而不“学”时有发生。“热起来”的研学游如何更好“热下去”是重要课题。

为应对暑期参观高峰,各地博物馆纷纷做加法,出台相应措施适当延长开放时间。国家文物局办公室近日也发布《关于做好2024年暑期博物馆开放服务工作的通知》,要求重点场馆、热门场馆可根据实际情况,通过适当延长开放时间、策划云展览、云直播、云教育以及流动展览等方式,更大限度满足公众参观需求。

图片


而博物馆研学游的初衷是拓宽视野、丰富体验,体现一定教育意义,除此之外的枝枝节节都应做减法,回归初心。一些低效、无效甚至是负效的研学游,不仅增加参加者的家庭负担,还给孩子的教育带来负面影响。要规范管理、积极引导社会机构参与研学活动,让博物馆研学游研之有物,学而广博。

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,在这里,青少年阅古今,向未来。我们乐见“博物馆研学热”持续火热,打开传统文化传播新窗口,做好“教育+”大文章,让青少年在“行走的课堂”上学有所获。
图片

END

文章来源|研学头条
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



图片

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