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发布了《研学旅游服务要求》等3项文化和旅游行业标准。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研学旅游行业在规范化、专业化发展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。
2016年12月19日,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的《研学旅行服务规范》(LB/T 054—2016)正式发布,世纪明德作为起草单位之一参与了标准制定。该标准于2017年5月1日起实施,首次从术语定义、服务流程、安全管理等维度为研学旅行行业建立了基础规范。
随着研学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,行业对标准化服务的需求进一步提升。今年文旅部发布的《研学旅游服务要求》对2016年版《研学旅行服务规范》进行了全面修订与升级。
▲世纪明德参与起草文件▲
随着研学旅行行业从早期“旅游+教育”的简单融合,逐步向专业化、系统化、品质化转型,2016年版标准在实践中暴露出部分条款与行业新业态不匹配的问题,如研学旅游产业链延伸、跨区域服务协同、数字化服务工具应用等。
那《研学旅游服务要求》对比《研学旅行服务规范》到底有哪些核心变化?
2016版&2025版核心变化对比
01 定位升级:强化产业属性 从教育附属品转向独立旅游产品 | |
2016版 | 以“旅行”为载体,强调“研学+旅行”结合 |
2025版 | 更名为“研学旅游”,突出 “旅游” 属性,整合课程、资源、服务全链条 |
02 服务主体:专业化运营 推动专业化运营,压实旅行社主体责任 | |
2016版 | 主办方、承办方、供应方三元结构 |
2025版 | 统一为“服务主体”,强调旅行社主导,需设专职部门及制度(如课程管理、供应商评估) |
03 人员配置:分工专业化 强化分工专业化,安全防控独立成岗 | |
2016版 | 研学导师+导游+安全员(1:20学生) |
2025版 | 细化为项目管理、研学指导、后勤、安全四类,研学导师配比1:30,随团人员1:20 |
04 课程设计:产品体系化 从 “打卡式” 研学转向体系化教育产品 | |
2016版 | 按学段划分资源类型(如小学乡土乡情) |
2025版 | 新增“研学旅游课程”定义,要求结构化课程(目标、课时、评价),突出能力培养(发现问题、合作实践等) |
05 安全标准:安全风险管控 从被动应急转向主动风险管控 | |
2016版 | 基础安全制度(交通、住宿、应急预案) |
2025版 | 新增安全风险评估(如交通道路等级、露营地环境评估)、专项方案(如接送站、户外活动)、强制保险 |
06 服务流程:增加数据驱动 全流程精细化,数据驱动服务优化 | |
2016版 | 行前说明、途中活动、课后总结 |
2025版 | 增加需求分析(用户画像、数据保护)、供应商评估(资质指标体系)、成果展示(多元评价+全员参与) |
07 监管导向:质量体系化 从合规执行转向质量体系化建设 | |
2016版 | 侧重操作规范(如导游服务、餐饮留样) |
2025版 | 引入 GB/T19001 质量管理体系,要求满意度调查和持续改进 |
五大维度实现系统性升级
1
定位重构:
从“旅行附属”到“旅游主业”
更名强化产业属性
2016版以“研学旅行”为核心,侧重“教育+旅行”结合;2025版更名“研学旅游”,明确为独立旅游产品,要求旅行社设立专职部门、制定中长期规划,推动从“兼职副业”向“主业化运营”转型。
服务主体压实责任
2016版分主办方、承办方、供应方三元结构,责任分散;2025版统一为“服务主体”(旅行社),要求建立课程管理、供应商评估、安全风控等10项制度,淘汰“皮包公司”。
2
流程细化:
全链条“颗粒度”升级
行前新增“需求分析”闭环
2025版要求建立“用户画像”,通过问卷、访谈等分析学生/学校需求,匹配课程资源,避免“一刀切”。
创新点:新增“数据隐私保护”,禁止滥用学生信息,回应家长投诉焦点。
课程从“资源堆砌”到“体系设计”
2016版按学段推荐资源类型;2025版定义“研学旅游课程”,要求结构化设计(目标、课时、评价),每天实践课≥45分钟”。
新增“成果展示”刚性要求
2025版强制“成果汇报”,需通过思维导图、实物作品、情景剧等展示,避免“拍照打卡”。安徽2025年课程设计大赛将“成果可视化”作为核心评分项。
3
安全底线:
从“事后应急“到“事前风控”
量化标准升级
交通:200km以上强制火车/飞(原400km),水运禁木船;汽车需三级公路以上,司机每2小时休息(原省级公路)。
住宿:30分钟内必须有医疗机构,男女分区+夜间巡查,露营地需符合GB/T 31710.4(原仅要求安全通道)。
餐饮:强制分餐制,食品留样≥125克/48小时(原仅要求留样)。
独立安全岗与专项方案
2025版设专职“安全防控人员”,需提前评估线路风险(如地质灾害、极端天气),制定接送站、户外活动等专项预案。北京2025新规要求旅行社投保“研学专项险”,呼应新版“强制保险”条款。
4
人员升级:
从“兼职打杂”到“专业分工”
配比与资质双提升
研学导师配比1:30(原未明确),需掌握教育学、心理学知识;随团人员总配比1:20(原仅导师+导游),安全人员独立上岗。
岗位职责颗粒化
2025版细分项目管理、研学指导、后勤、安全四类岗位:
研学导师:需设计课程、批改研学日记;
安全人员:全程巡查风险点,如露营地夜间巡逻。
对比2016版仅要求 “研学导师配合导游”,职责模糊。
5
监管闭环:
从“合规达标”到“质量迭代”
引入 ISO 质量管理体系
2025版要求按GB/T1900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,通过满意度调查(≥85分)持续改进。
价格与退费透明化
2025版强制在产品说明书中列明课程费、导师费、材料费等分项价格,北京、安徽等地推行 “非税账户结算”,防止机构挪用资金,投诉率下降60%(文旅部2025数据)。
6
典型场景改进对比
露营研学
2016版仅要求营地安全通道;2025版需评估地质风险,配备夜间巡查,符合GB/T31710.4。
跨省研学
2016版无限制;2025版部分省份限制。
课程评价
2016版仅要求“行后总结”;2025版强制多元评价(导师+学生+家长),计入成长档案。
从“有没有“到“好不好”的质变
2025版通过5大核心改进(定位、流程、安全、人员、监管),推动研学从“春游变种”转向教育旅游正餐。最本质变化是:
责任归位:旅行社成为第一责任人,倒逼专业化;
教育落地:课程从“资源搬运”到“能力培养”,对接学校育人目标;
安全前置:用量化标准筑牢底线,使事故率下降 。
未来,合规机构将受益于政策红利(如政府/学校采购优先),而依赖“关系接单”的作坊式机构将加速淘汰,行业将进入“产品力为王”的新阶段。